夏天

又是一个夏天,炎热的夏天。

每年夏天一到,我便开始忧虑。忧虑空调的用电量、忧虑居高不下的体脂率、忧虑刚刚又老了一岁的我,明年的此时会身在何方。

好久没有写些东西了。可能曾经有些朋友常常灵光一闪打开这个网站,发现首页依然停留在《小憩》一文,遂关闭之。三年多的时光过去,大概已没有还记得的人了罢。不过恰似标题所言,希望我和各位在这段时间,也是确切地 “小憩” 了一番。

上海,七月的微风拂过,夹杂着潮湿、柏油路和汽车尾气的味道。这总令我想起武汉夏天的种种:东湖的蒸腾水汽、街边的过早油香、青楼的灿烂阳光⋯⋯无不使我心生怀念。或许是对已逝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,又或许是对曾驻足过的城市一隅的眷恋——谁能说得清呢?毕竟,人生总是沉没于过往。

最近玩了《魔女的夜宴》,女主角从世界消失,连带着将自己曾存在过的所有证据全部抹去。男主角穿越于平行时空,依靠附着于肉体的 “记忆的碎片” 重拾其他世界线的过往,和似是而非的女主角从零开始,一同找回了曾经的彼此。虽然懵懂又甜蜜的恋爱使我咬碎后槽牙,但更令我羡慕的却是那 “记忆的碎片”。毕竟,人生总是沉默于忘却。

我是不想忘却的。然而,时间的洪流来势汹汹,即便用尽浑身解数去抵御,也难免会有些许微小的缝隙被无情地冲刷。夜晚辗转反侧之际,时而会忽然闪出一些无源的思绪。惊坐起,想要用一些古老的方式来捕捉它们。可当墨水从笔尖涌出,落于纸上的一刻,脑中的碎片却又转瞬即逝,不知飞到何处去了。

父亲突然离世的那天,我顿感时间的残酷。我害怕,害怕某一天我会忘记他最后的面容;我恐慌,恐慌这一刻我的思绪消逝于无形。于是,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日记本,开始记录我每时每刻的心境,生怕我的人、我的心随风散去,无人再提。

可生活却是枯燥的。真正有价值的情绪往往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。随着日历一页一页翻过,我的心结似乎也被慢慢抚平。当初的信誓旦旦,无非是庸人自扰罢了,最终总是会被懒惰占据上风。翻开的日记本,辉映着夏天的雨滴声,渐渐地淹没在了城市的喧嚣中。

熙攘的步行街,人声鼎沸。我驻足于人群中央,就像在广阔天空中迷了路的麻雀。我迷茫吗?或许只是害怕做出选择吧。我懒惰吗?或许只是给曾经的过错找理由吧。我沉溺在过去吗?或许只是想暂时停住时间,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的机会吧。


又是一个夏天,匆匆的夏天。

来也匆匆,去也匆匆。刚刚过去的六月底,我用很匆忙的方式回了一趟老家。礼拜五请了一天年假,早上五点起床,循着磁悬浮首班车的轨道,迷迷糊糊地走进机场、走出机场、走进家门。一顿操作猛如虎之后,第二天下午再 “TENET” 一遍。

工作也是匆匆的。除了自己的日常忙碌外,最近发现身边好多朋友都辞职了,无论是空间上较近的朋友,亦或是心灵上较近的朋友。仿佛大家约定好了,要在同一个时间集结为心之怪盗团一样。或许是就业环境越来越差了吧,这些朋友们也都没有复工的迹象,虽然有些担心,但作为一个曾经也扮演了一年无业游民的人,也没有资格去指责什么。

来上海已经一年有余,时而会思考,家庭、单位都是肉体的栖息地罢了,最终落脚在什么城市,什么地点,似乎变得有些无关紧要。因为肉体总是外在的,心灵的栖息地才是使我忙里偷闲的法宝。在我心里,所谓的栖息地,是在生计的匆忙中,用各位亲密无间的陪伴,一砖一瓦地堆砌而成的。这总能使我在奔波的旅途中寻得一丝慰藉。

刚刚看完《漫长的季节》,和王响那 “像过了一辈子似的” 的秋天不同,我的夏天,一溜烟便消失不见了。回首时,只留下了家人匆匆的送别、技术方案的文档和空调电费的账单。

岁月无情,曾经同窗的伙伴也已经抛去了当年青涩的面容。七月初,武汉的刘氏兄弟迎来了大喜之日。因此,我得以久违地回了一趟武汉,和老友们再会,相谈甚欢。酒罢去,感叹人生便是匆匆来过。而我自己似乎不久后也将被婚姻的红线缠绕起来,迈入生命的下一个镜头。

四年前,现实版《Plague Inc.》还没有开始彩排。我去超市买了一块白板,在上面给自己设立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目标,现在想来自己也觉得有些羞于启齿。不过,整体的愿景是,希望五年后的自己,能让当时的自己刮目相看。不知不觉中,进度条已经匆匆走过了 80%,希望在剩下的 20% 里,可以焕发新的奇迹,给五年前的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。


又是一个夏天,崭新的夏天。

崭新的上衣,崭新的 CREATE TABLE AS,崭新的我。但没有崭新的创作,崭新的 creation。

前年开始,由于各种机缘巧合,我选择音乐的标准,从轰鸣的音游电子乐,转向了燥热的日系摇滚乐和 J-Pop。正值盛夏之际,给大家推荐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组合,ヨルシカ,的一首很有夏天气息的歌曲《春泥棒》,意即 “偷走春天的人”。n-buna 将生命比作春日飘舞的樱花,待樱花散尽之时,生命也随之凋零。其中我十分喜欢的一句是:“花開いた今を言葉如きが語れるものか?”,既描绘了美好的光景,又赞叹了生命的厚重。类似地,整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很值得细细品味。

但是在此处谈及 ヨルシカ,实则是想谈论一些 “创作” 相关的话题。ヨルシカ 在 2020 年 7 月有发行一张名叫《盗作》的专辑,分享给各位。

顾名思义,“盗作”,便是盗走、剽窃作品。虽然我没有一些 “拿学家” 网友对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了解得那么深入,但字面意思总是清晰的。毕竟,有限的音符数量按乐理排列组合,能产生的旋律似乎显得寥寥无几。在这种环境下,往往创作者本身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东摘一鳞、西取半爪,那又如何能证明所谓的 “创作” 本身不是仍在步前人之后尘呢?

我对自己的认知一直都是如此,我也是一个小偷。从始至终,我都无法称自己为一个 “创作者”,creator。无论是工作时 “创作” 的代码、业余时 “创作” 的网站、还是深夜时 “创作” 的文章,都似乎是循规蹈矩的产物。在我的认知里,世界上的一切都像紧紧咬合的精密齿轮,逻辑清晰地相互联系。我的那些 “创作” 似乎无非就是把已经存在于世界上的概念按照一定的逻辑,东拼西凑为一个看起来完整的 “作品” 罢了。这些 “作品” 真的是 “创作” 的吗,还是说,它们是 “盗作” 的呢?

但 “创作” 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。虽然我整体持悲观态度,但并不妨碍世界上一直在客观地不停诞生伟大的 “作品”。我一直很羡慕那些拥有能把 0 变成 1 的神秘魔法的人。世人口中的天才们,总是拥有着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 “灵感”。无论是作文、作词、作曲、作画⋯⋯,“创作” 总是依赖着这些所谓的 “灵感” 才能展开。可 “灵感” 究竟从何而来呢?我一直觉得,“灵感” 是个很空泛的概念,往往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东西。如果闭上眼睛,“灵感” 就能源源不断地涌出,它们实际上又源自何处呢?源自心灵的缝隙,源自头脑的空白,还是说,源自世界的供奉呢?希望有一天,我能使得一部分 “灵感” 飘荡于人间,也能堂堂正正地称自己为一介魔法师——可以让 0 千变万化的魔法师。

恰似《春泥棒》的女主角数着春天的长度一样,不知道我还能拥有几个完整的夏天呢?希望在这些夏天背后,至少有一个我的崭新 “作品” 支撑着世界的运转吧。


又是一个夏天,希望下一个夏天,依旧崭新,依旧匆匆,依旧炎热,依旧是值得怀念的夏天。


后记:明明标题为夏天,却是在 3 月发布的,真是可悲。